Author: PB
衛生福利部癌症研究計畫「2020年成果發表暨國際研討會—大數據於癌症預防與治療之應用」,報名即將截止(11月18日),敬請把握時間報名
賀!本院梁賡義院長獲頒美國華盛頓大學50位公衛領域具影響力人士殊榮
「2020年未來科技獎」:以CXCR4受體為分子標的之藥物DBPR807
ROR2受體是抑制攝護腺癌轉移的新抑癌因子
新冠病毒對於兒童健康之衝擊研討會,歡迎報名參加
「2020年未來科技獎」獲獎技術介紹:可促使MYC致癌蛋白質降解的激酶抑制劑
本院2020年9月機構典藏最新收錄著作
國衛院以實證與數學模型驗證台灣的防疫成效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另稱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在全球蔓延,已造成三千多萬人感染,死亡人數破百萬人,歐美醫療體系幾近崩潰,各種行動限制對於各國之經濟更有莫大之衝擊。然而台灣未實行大規模封鎖行動,維持正常上班上課與各種經濟活動,至今無大規模疫情爆發,醫療體系也仍能正常提供民眾服務,顯示台灣的防疫政策正確而有效,獲得世界各國高度肯定。台灣也提供世界各國各項協助並分享台灣經驗,期望幫助各國盡快從疫情的陰霾中走出。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與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合作,利用實證與數學模型,以數字更具體地向世界展示台灣成功經驗。「良好的邊境管控、詳盡的疫情調查、確實的隔離與檢疫、民眾遵行防疫措施」為台灣抗疫四大支柱。鄒小蕙副研究員(群健所)與郭書辰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感疫所)團隊利用數學模式推估這四個面向的防疫效果。
10/26在竹南車站遇見國衛院
臺灣科普環島列車10/26正式啟航
「2020年未來科技獎」獲獎技術介紹:建置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

技術名稱:建置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
獲獎者: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司徒惠康特聘研究員兼副院長、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黃秀芬研究員級主治醫師
源起
自2010年「人體生物資料庫管理條例」頒布以來,截至今(2020)年7月為止,國內目前經衛生福利部核可設置的人體生物資料庫多達三十三家,蒐集之檢體數量達百萬件以上,因應近年的精準醫療與新興醫療發展趨勢,人體生物資料庫擁有的檢體和醫療資訊是關鍵資源。為令此珍貴資源有效共享與活絡運用,108年度行政院與衛生福利部委由國家衛生研究院建置「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ational Biobank Consortium of Taiwan)」。目標是使整合平台成為台灣的重要生醫研究資源,促進我國生醫產業創新及醫療健康事業發展。
「邁向智慧醫療與精準健康」2020醫療器材跨領域人才培訓(進階)課程報導及線上影音

隨著生物科技發展迅速,複合醫材研發成果不斷創新,不論是輔助裝置(assistive device)、生物材料(biomaterial)、精準醫療(precision medicine)或預防醫療(prevention medicine),皆已成為醫材發展新趨勢,更是全球健康照護產業發展之關鍵。因應此龐大市場需求,國內藥廠、生技公司或產業紛紛跨界轉型,競相投入該領域進行研發,搶攻商機。為跟上醫材領域快速發展的趨勢,除了法規必須與時俱進外,跨領域人才亦是產業勃興的關鍵。近年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不但多次聚焦在生醫產業前瞻趨勢與新創格局議題,更多次強調生技醫療與資通訊技術(ICT)技術匯流的重要性;而其所需法規之調整與開放,以及跨領域人才培育,是台灣生技產業壯大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