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結果報告

透過例行性的健康監測調查機制,以及持續蒐集具全國代表性的國人健康實證資料所整合而成的健康大數據,不僅能掌握國人健康現況,分析國人健康發展趨勢,更能評估未來發展,作為衛生政策參採與擬定的重要依據,達到促進健康與福祉的目的。國民健康現況是分配醫療資源與制定國家健康目標的重要依據。

更多內容

探究弱勢兒少保護個案之風險管理與身心發展

長久以來,社會上時有發生兒童及青少年遭受不當對待,早已不是新聞。在過去,一般大眾看待這類事件,大多認為事不關己,冷漠以對;或者,以為這是別人的家務事,大人管教小孩,外人不便插手。近年來,由於聯合國大力倡導人權,全球各地不分種族、宗教、文化、性別、年齡等平權意識抬頭,必須一律平等對待,兒童及青少年的權益也開始受到重視。(黃璟隆)

更多內容

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

本院論壇出版新書《發展多元、整合、友善、復元為導向的社區精神病人照護體系》已公布於論壇網站。鑒於聯合國於2006年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CRPD核心價值為人權(human right)、反歧視(anti-discrimination)及平等(equality),強調尊重差別,鼓勵身心障礙者完整有效地參與社會。為應世界潮流及與國際接軌,我國也通過《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

更多內容

精神病人社區照顧需求探討及評估

精神病人社區化照護是世界趨勢,也是近年來重大的精神醫療政策。這些年來,精神病人社區復健資源及人力的量能增加,但是許多問題卻陸續浮現。例如:(1)缺乏醫院到社區的連續性及衛政、勞政、社政等各種資源的整合;(2)社區復健機構品質良莠不齊、區隔不清且有再機構化現象;(3)未以精神病人與家庭的需求為中心;(4)汙名化與誤解仍然存在;(5)家屬仍承受長期照顧精神病人的責任負擔;(6)身心障礙評估制度並未落實與銜接後續需求。本書藉由專家討論與問卷調查,比較各國精障者社區照護,為台灣精障者之社區照護發展等面向,尋求因應之道。

更多內容

兒虐議題之教育推廣與提升警政人員專業兒保效能

「身為第一線守護兒童健康的醫事人員,每每在醫院看到那些遭受大人不當對待而被送來救治的小孩,幾乎個個都是遍體鱗傷,身心受創。不僅如此,社會新聞虐童殺嬰事件也從未停止,總讓我們感到義憤填膺,更覺保護兒童責無旁貸,決定挺身為他們伸張正義。(黃璟隆)」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於2016年設立兒少保護議題的研究計畫,由當時臺灣兒科醫學會理事長,也是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黃璟隆醫師擔任議題召集人。2018年,兒少保護議題研究小組採取更積極主動的作法,首度由醫療機構與警政單位攜手合作,嘗試將「戰線」拉到更前端,針對第一線的警政人員做外展教育訓練。

更多內容

預防接種服務財務解決對策

有鑑於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預防接種在人類疾病防治史上是重要的公共衛生措施。預防接種的實施,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健康政策,亦是促使人類壽命延長的醫療保健措施中很重要的一環。近年來疫苗的研發不斷進步,陸續有許多新型疫苗上市,但新型疫苗有價格昂貴的問題,疫苗財務的關鍵問題在於如何說服政府決策者挹注經費在預防接種。雖然台灣早已設立疫苗基金,試圖穩固公費疫苗財源,但近年疫苗經費已經須要仰賴菸捐等其他不穩定財源的支持,恐有斷炊之虞。因此,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特別探討這個議題,完成集結專家意見編輯成冊。

更多內容

外食菜色紅黃綠辨識原則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資料,2018年家庭消費支出結構調查中,國人用於餐廳與旅館的消費比例占家庭支出總額12.32%。經濟部統計處2019年11月餐飲業營業額統計調查指出,餐飲業營業額年增5.7%。近五年來無論在家庭支出分配上,還是在消費市場反應上,皆呈現成長趨勢,顯示出國人的外食人口與外食消費次數都在持續增加中,其中由於學生與上班族在外的時間長,更容易外食。外食餐點普遍油脂過多,蔬果種類太少或份量不足,長期食用容易造成熱量偏高,纖維素不足,維生素或礦物質不均衡等營養問題。

更多內容

我國高齡長者健康識能之決定因子與其健康結果

健康是所有人的權利,年長者想確實掌管自己的健康,須要具備足夠的「健康識能」,才有能力正確「取得、瞭解、評估並應用」適合自己的健康資訊,以便為自己的健康做最適當的決策。此書提出各項建言,譬如在正確取得健康資訊方面,年長者在閱讀衛教內容時,應先確定資料與資訊是來自可靠的來源,例如:是否為國家健康單位或各級醫療院所公布的資訊;另外,亦須建構高齡友善環境和增進年長者的健康識能,促進年長者管理照顧自我健康的明智選擇,真正地做到「自己的健康自己救」,以打造未來高齡健康新「識」代。

更多內容

《國家衛生研究院簡介》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簡稱國衛院論壇)於2013年11月重啟,期能有效因應我國當前重要且急迫之健康及福利課題,藉以前瞻趨勢,建構跨領域、跨科際、跨單位之多元運作機制,邀集各方專家學者針對重大衛生議題共同研討各項方案,發揮「國家級衛生福利政策智庫」之功能。

國衛院論壇任務包括:建立有效機制以改進健康照護體系之運作,有利於健康與福祉系統順利運作並永續經營;發揮持續學習與自我改善之正面效能,進而發揮潛在益處;擔任政府與學術機構間之溝通橋樑,落實研究成果,為民眾提供即時健康知識,增進國際合作。

更多內容

《國家衛生研究院簡介》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

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原簡稱蚊媒病中心,於今年7月正式更改為「國衛院國家蚊媒中心」)於2016年4月成立 ,定位為中央與地方蚊媒傳染病防治中參謀、智庫之幕僚角色,主要的任務是為政府提供具有實證基礎的防治作為與相關的防疫知識。國衛院國家蚊媒中心主要的目標有:控制和預防登革病毒感染;精準預測疫情趨勢;有效降低病媒蚊指數、病毒感染率和重症死亡率。

更多內容

低效益醫療評估研究―改善政策之探討

依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公布的相關健保支出費用趨勢圖顯示,國內的醫療成本年年攀升,其中還不包含自費之健康支出。醫療與民眾的生活息息相關,已不再只局限於治療的階段,甚至可喻為生活的必需項目之一;然而,不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醫療浪費情形都相當的嚴重。在全民健保的政策下,民眾不需太顧慮診療的金額,但也導致國人喜歡拿藥、看醫師的習慣,即便只是小症狀,國人也傾向先就醫再說,例如:一般的過敏等。但我國人口老年化愈趨嚴重,長照與老年人口相關的醫療議題也備受重視,因此更需提升醫療品質。

更多內容

《國家衛生研究院簡介》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

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於2012年8月改制,前身為「精神與成癮醫學研究組」。主要任務為:1.多元性神經與精神疾病轉譯研究;2.發展台灣的主要神經和精神疾病治療策略和3.培育神經精神研究及專業人員。 研究主題涵蓋物質成癮及精神疾病、神經退化及神經修補,並以開發物質成癮、神經退化性疾病、精神疾病的機轉研究與新治療策略;強化研究團隊;擴展國內、外研究學術單位、機構合作,以及培養醫師或非醫師職級之成癮醫學專業人員為目標。 歡迎線上瀏覽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之完整內容:「國家衛生研究院簡介-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檔案格式:PDF)。 文/圖:編輯中心;資料來源:神經及精神醫學研究中心

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