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民眾開始在游泳池、湖邊或是海水浴場等地從事各式各樣的水上活動消暑,但你知道在水裡活動除了安全考量外,還有許多潛在的健康危害嗎?水裡含有許多病菌與生物包含細菌、病毒、寄生蟲,以及浮游生物等,可能會讓你生病。多數的病菌會造成腸胃不適引起腹瀉或嘔吐,常見的罪魁禍首為寄生蟲如隱孢子蟲屬(Cryptosporidium spp.)、蘭氏賈第鞭毛蟲(Giardia intestinalis);細菌如大腸桿菌等,而多數經水傳播的病菌來自於人類或動物的排泄物;此外,在受到汙染的游泳池游泳也會引起皮膚疹、眼睛或耳朵感染或呼吸道問題,因此游泳池會使用氯氣殺菌,但仍無法消滅寄生蟲如隱孢子蟲,而天然的水源(例如:湖水與大海)亦無法使用化學物質達到滅菌。
近期的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通訊特別提出下列建議讓民眾能安心玩水:
- 下水前、後請淋浴清洗有助於除去殘留在身上的病菌
- 戲水時如不慎喝到水,請趕緊吐掉勿吞下肚
- 不在水中大小便,每小時離開水面如廁,如有孩童隨行,定時協助上岸上洗手間或換尿片
- 近期曾腹瀉者請勿下水以避免傳播病菌,汙染水質危害他人
- 戲水或玩沙前、後務必以肥皂洗手超過20秒再吃東西,如當場無法取得水源與肥皂,建議可使用含60%酒精以上的乾洗手清潔手部
- 身上有開放性傷口應盡量避免下水,如非得下水請使用防水繃帶包紮傷口以避免受水中的病菌感染
- 勿在有混濁、異味、變色的水質中游泳;混濁的水代表病菌量比平常時多,而有異味或變色的水質則與水中藻類、細菌或浮游生物突然性過度增殖而形成的有害藻華(harmful algal bloom, HAB)現象有關
- 暴風雨過後24小時內勿接近海水,因大量的雨水沖刷後將汙染物帶入海裡使水質惡化
- 留意海水浴場周邊的警告標誌,聽從救生員的指示
在我國,海洋保育署針對全台6處海灘(新北市福隆海水浴場、新金山海水浴場、宜蘭縣外澳海水浴場、高雄市旗津海水浴場、屏東縣墾丁跳石南灣濱海遊憩區與澎湖縣觀音亭海灘海域)監測水質,為民眾把關。檢測項目包括:大腸桿菌群、腸球菌群、水溫、pH值、鹽度等項,並依大腸桿菌群及腸球菌群分為「優良」、「普通」、「不宜親水活動」3個等級將檢測結果公布於海洋保育署海洋保育網,民眾出遊前可先上網查詢海灘是否適合親水活動。
參考資料
- Staying Safe in the Water: Guard Against Germs While Swimming. NIH News in Health. June 2022.
- Visiting Oceans, Lakes, and Rivers.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 海域相關水質。海洋保育網。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文:秘書室張喬菀編譯;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