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化過程對登革熱疫情傳播的研究

登革熱是世界上傳播最迅速的蚊媒傳染病之一。據202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顯示,疫情盛行於都會和市郊區域,而影響環境和幼蟲棲地的相關人類活動與都市化過程,可能是造成登革熱疫情傳播的潛在風險因素。然而,目前鮮少基於都市化過程之風險因素,針對登革熱疫情傳播進行系統性的研究。為瞭解都市化過程中所建設的汙水處理系統與登革熱疫情傳播模式的關聯,高雄市衛生局從2016年開始利用小型攝影機對市區內的溝渠進行埃及斑蚊蟲卵的調查;若防治人員在溝渠中發現埃及斑蚊的孑孓或蟲卵,則該溝渠就登錄為陽性水溝(圖1)。

 

然而在過去的研究中,大部分的學者都不認為都市內的下水道系統會是埃及斑蚊的孳生源。為探究都市化現象是否會造成登革熱疫情傳播的風險因子,本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培生研究員、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陳俊宏副研究員及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劉韋良專案助研究員與高雄市衛生局陳朝東所長對陽性水溝的形成及與登革熱的關係進行研究合作。由於高雄市的都會區人口眾多且有許多新舊混雜的建築物,因此是一處適合研究都市化現象對登革熱疫情傳播之影響的區域。在考量登革熱的病例位置具有地理群聚現象的狀況下,研究團隊使用疾病映射(disease mapping)模型分析資料(Yi|Y(-i) = β0 + β1X1,i + β2X2,i + n j=1wi,j (Yj – β1X1,j – β2X2,j) + εi)發現,陽性水溝和登革熱巷(4米巷道)這二項環境因素是造成登革熱傳播的風險因子。同時透過最小平方距離方法也發現,陽性水溝、登革熱巷與登革熱病例數呈現顯著正相關(圖2)。在進一步深入探索其原因後,研究團隊發現在都市化的過程中,將雨水與汙水下水道分開雖有利都會區的整潔,但也可能隨著年久失修、或在舊社區局部改建時未整體考量修繕其排水系統時,會導致局部地區水溝凹陷淤積,使得溝渠成為病媒蚊孳生的有利環境。另外,透過廣義估計方程式(generalized estimating equation, GEE)也發現,低溫將顯著地降低陽性水溝對登革熱傳播的影響力。此項研究成果將可協助政府官員有效監管蚊媒生態與造成登革熱流行的危險因素,制定新的城市建設相關政策,從而降低登革熱在未來爆發時的傳播。

 

參考文獻

  1. Lin PS, Zhu J. A heterogeneity measure for cluster identification with application to disease mapping. Biometrics. 2020 Jun 6;76(2):403-413.
  2. Lin PS, Chen CD, Yu YJ, Huang JJ, Chen LW, Pan CY, *Liu WL, Chen CH, Chang CW. Urbanization-based risk factors for dengue epidemics: a pioneer study of dengue transmission. (投稿中)

 

文/圖: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培生研究員

Comments are closed.